4 月 18 日,記者了解到,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到位于青島即墨區的即發集團調研紡織用聚酯材料超臨界 CO2 無水染色產業化生產示范線項目時表示,該企業無水染色示范線的建設運行,標志著我國無水染色工藝技術日漸成熟并產業化實現重大突破。
目前,我國紡織廢水年排放量為 25 億噸(約 230 個西湖水量),其中印染廢水排放量為 20 億噸,由于傳統印染對水資源的依賴和廢水排放造成的環境問題,制約著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亟需研發一種少水或無水染色技術,從源頭上解決印染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早在 2014 年,即發集團通過產學研合作開始了超臨界 CO2 無水染色技術的產業化研究與應用,不斷改進完善無水染色技術,解決了設備、工藝、檢測等多項影響產業化生產的關鍵技術問題,攻克了專業部件的瓶頸,實現了“科學—技術—工程—產業-市場”全鏈條產業化模式及設備的連續正常運行。2017 年開始了世界首條 1200L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無水染色產業化示范生產線的建設,實現了設備連續正常運行,實驗出適合聚酯筒子紗超臨界 CO2 無水染色的多支染料,現已申請 30 余件專利,為產業化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紡織用聚酯材料超臨界 CO2 無水染色項目的技術原理是把染料與被染物分別置入染料釜和染色釜內,染色時,通過加熱加壓系統將液態 CO2 轉變為超臨界狀態后,進入染料釜中與染料充分接觸;超臨界 CO2 流體通過裝有被染物的染色釜,實現染料的吸附、擴散、固著過程;多次循環后完成染色。染色后,CO2 經過減壓,在分離釜中與未上染的染料分離,多余染料留在分離釜中,CO2 通過冷凝器液化,回收至貯罐中循環利用。即發集團副總經理萬剛介紹,紡織用聚酯材料超臨界 CO2 無水染色技術產業化項目的實施符合國家“十三五”規劃,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對于全面推進節約型社會建設、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大力發展高效、節能、環保和可循環的新型制造工藝及裝備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紡織用聚酯材料超臨界 CO2 無水染色技術產業化項目的實施,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對于全面推進節約型社會建設、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大力發展高效、節能、環保和可循環的新型制造工藝及裝備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地 址:江蘇省海安市海安鎮銘豪路39號 熱 線:13813798166 電 話:0513-88966001
網 址:www.jzy020.com E-mail:13813798166@163.com QQ:188582966